科學閱讀課程的發展經驗分享-莊福泰校長


最早聽到關於科學閱讀的課程,就是從莊福泰校長的臉書上看到分享。過去一年也很幸運可以在我家旁邊的至善國中參與曾玉村教授帶領的科學閱讀研習活動,終於開始對科學的閱讀、學習、和認知有點概念。於是在今年邀約莊校長特地遠道前來清水高中,分享他過去推動科學閱讀課程的經驗,再給我們注入一劑強力的實務經驗,非常受用!

莊校長提到當初發展科學閱讀課的初衷,是希望帶領學生閱讀科學的文章,進行科學的討論,就類似過去研究生時代的書報討論課。但是在帶領的過程中,發現學生不是不願意討論,而是無法看懂這些文章,更無法掌握文章背後的科學意涵。因此,才把莊校長帶上引領學生進行科學閱讀這樣的課程設計。

課程改變的初期,莊校長以學習心理學的概念提示學生閱讀理解的方法與策略。根據莊校長自己的描述,那真是一場災難。學生一開始或許還願意配合老師的要求,用似懂非懂的方法去「吞嚥」一篇很難看懂的科學文章。但學生很快就會失去耐性和興趣,不願意再勉強閱讀那些不有趣的文章。

直到莊校長更進一步把這些閱讀與學習的方法包裝在課程活動的設計之中,閱讀的效果開始慢慢浮現,學生也開始變得感興趣起來。

莊校長特別把這段歷程描述為:「理論→實踐→反思」的過程,以及「老師的知識體系 VS 學生的認知結構」的差距,是我認為很棒的兩個概念。

過去我們在把理論付諸實踐的時候,遇到挫折與困境是在所難免,但如果能夠有深刻的反思,補強理論基礎,嘗試不同的實踐方式,必定會有不一樣的收穫和進展。我認為有些人只看重最後成功的設計,卻忽略過程中挫敗與反思的重要。所以有時候我們聽別人分享成功案例,卻無法套用在自己的課堂之上,或許就是缺少這段歷程。如果我們可以按部就班自己走一遭,雖然過程難免會遭受一點挫敗,但因為有別人成功的經驗當參考,必然還是可以省下不少氣力。

至於老師和學生之間的差距,我有很深的感受。過去我以自己理解問題的思路歷程出發在引導學生,學生或許一時自覺可以理解,但畢竟那不是學生熟悉的思路,很快就會忘得一乾二淨,學習成果就很糟糕。因為學生不見得清楚知道自己的思考究竟卡在哪裡,他的關卡也不見得是在我們自己想像的那裡,怎樣能透過課程的設計來理解學生的思考歷程、發現學生學習遇到的關卡或障礙,最後找到突破關卡的方式,變成我現在上課時觀察學生學習的樂趣所在。

莊校長在科學閱讀課程設計的經驗當中,與伙伴共備是另一個重點。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討論,一定是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特別是不同領域的老師如果一同討論,雖然學科專業的部分會需要費一些力氣討論,但學習活動設計的討論就可以變得豐富又多元,這是我過去一個多月和各領域老師討論校本課程時也發現到的現象。因此,如果學校老師還是堅持孤軍奮戰的方式在設計課程,是更加費力且辛苦的。

莊校長對於操作科學閱讀課程進行的經驗告訴我們,運用閱讀策略讓同學進行科學文本的閱讀時,無法以相同的步驟重複進行太多次,大約以閱讀二到三篇文章的量比較合適。後續可以搭配探究或實作的課程,讓同學從科學文本中獲取必須的資訊,並進行後續探究或實作的歷程。這樣可以同時增進學生科學閱讀的能力,以及自然科學領域的探究與實作能力,是相當不錯的搭配。

聽完莊校長的分享,最大的收穫是瞭解一門課的規劃歷程,不是只有教育理論和創意發想,實踐與反思其實也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而且,如果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討論,更可以激發出不同面向的火花,對教師自我的學習與成長來說,同樣是相當重要的一環。

同時感謝當天中正大學曾玉村教授、臺灣大學吳育雅助理教授、至善國中廖玉枝校長及清水高中黃偉立校長共同到場指導。透過大家後續的討論與提問,引起我們許多更深入的思考與想法。非常感謝幾位前輩無私的分享,收穫太多,也讓我看見更多可以努力的方向,我會繼續加油~

電腦簡報:檔案下載
演講錄影:觀看影片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