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課程地圖的討論中,重新發現地球科學的獨特性


曾經,我是學生口中那位「信地科得永生」的地球科學傳教士。漸漸地,我轉而強調學不學地科並不是最重要,重要的是,你們要在地科課學到一輩子受用的能力。最近,我透過課程地圖的討論過程,重新發現那些只有在地科課才能好好感受、體會與學習的獨特之處,再一次建立「信地科得永生」的概念。

還記得第一次參與學科課程地圖的研習時,我想不出來地球科學的學科本質是什麼。靜瑩就幫著問我,你覺得地球科學這個科目,有什麼一定要存在的價值呢?當時我完全回答不出來。

我自己很喜歡地球科學,也不曾停止追求對地球科學學習的腳步。但是對於我自己的學習,其實不需要有任何理由,不需要告訴我自己學這個有什麼用,只要開心就好。所以我很少去想,學習地球科學到底有什麼意義,有什麼重要性。

因此,在我最近這幾年的教學過程中,我很少強調地球科學的學習有什麼重要。我著重在利用地球科學的學習,讓孩子練習科學的推理思考、閱讀與理解、還有提問和討論。在課堂上培養孩子具備實用的素養,而不是艱深的地球科學知識。我認為這樣的教學方向,或多或少還算是符合素養導向的意涵。

但是,經過這段時間持續的刺激,包括歷史學科中心的課程地圖分享、靜瑩的提問、偉瑩老師帶領的研習,到我兩次和幾位資深的地球科學老師共同討論之後,我才漸漸找回自己為什麼喜歡地球科學的那份初衷,以及這個學科的獨特之處。

原來,地球科學的教學不是只有教孩子一般性與共通性的自然科學素養,更重要的是,地球科學具備一些獨特的性質,是其他學科所沒有的!如果我不能在地球科學的課堂上讓孩子充分地學習與體會,那他們可能就再也沒機會從其他科目的課堂上學習得到。

所以,我認為一位地球科學老師,認真討論地球科學的課程學習地圖是相當有意義的。當我們把地球科學這個學科的本質與獨特性討論清楚,未來在安排地球科學的學習活動時,就可以有一個明確的方向。搭配自然科學的跨科概念,我們可以同時把地球科學與其他自然學科相互連結與架構,並且凸顯地球科學這個科目在詮釋某些跨科概念時的優勢,發揮所長。

而所有地球科學的學習內容,則是我們可以運用的素材。只要對準地球科學的學科本質與相對應的跨科概念,所有學習內容都將不再是零星破碎的學科知識,而是可以讓孩子感受到在自然科學當中一種風格獨特的學習歷程。當然,這還需要後續無數的課程設計。

目前這看起來只是我對課程地圖一點點很簡單的心得,卻是受到好多老師與伙伴的刺激之後才漸漸清楚的想法。接下來我希望能夠繼續找到更多伙伴一起討論,討論這個我們喜歡的地球科學,究竟還有什麼值得讓我們好好發揮的特點,可以更清楚、更好地被呈現出來!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