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親子對話,生涯規劃的作業


我請學生把期中報告裡對自己個人特質的分析、想要從事的職業和可能選擇的相關科系,找一位熟悉自己的家人或朋友,尋求第二意見並寫成記錄。結果才打開第一位學生交的生涯規劃作業,我的眼眶就忍不住濕潤了起來。

我負責生涯規劃的加深加廣選修課,課名是「未來想像與生涯進路」。從學期初的「前測」就可以發現,高中學生能夠想像的未來很侷限。由於他們的生活經驗很少,可以思考的素材很少。如果只是出題目要他們「思考」的話,其實很難有太多進展。所以我們一步一步,利用很簡陋也很間接的素材,從別人的故事思考工作的意義、從求職網的職業性向測驗認識自己也認識職業、用能力強項卡的文字來描述自己擅長與不擅長的面向、選一個自認為合適的職業和相關的大學校系、並分析這個選擇的理由和證據。

從開學到現在,我們總共花了將近三個月的時間,學生完成期中的報告。對自己的個人特質、想要從事的職業、以及想要就讀的科系做了綜合分析。在學期結束之前要進行的課程,是讓學生根據這個分析結果,針對特定大學校系進行學習歷程檔案的細節規劃,並練習撰寫學習歷程自述。

由於接下來的規劃和內容撰寫很費功夫,但如果前面的分析內容有問題,後面的努力就會偏離方向,有點可惜。為了避免這個自己分析自己、分析職業、和分析大學校系的內容有缺漏或問題,例如自以為強項的能力但身邊的人都不這麼認為、自己認定的職業特質其實不是想像的那樣、或某個大學校系可能跟我想要從事的職業其實沒有關聯等等。

所以在進行最後階段的課程之前,我請同學把已經完成的這份分析報告,找人談一談。可以找熟識的同學,談談他對我所做的能力分析結果是否一致。找師長或從事相關職業的長輩談一談,這個工作和我的想像是不是相近。找老師或就讀相關科系的學長姐談一談,這個校系教的是不是我想要的。同學不用每一項都找人談,至少找一項就可以,然後記錄下訪談的結果,以及自己是否認同訪談對象的意見和理由。

打開第一份同學繳交的作業,我就忍不住想哭了。想哭的點不是他的訪談內容,而是他寫到「很少有機會跟爸爸討論事情,而爸爸給了我很多很好的想法」。

是啊,其實爸爸媽媽可以給孩子的幫助很大很大,原本我就希望疫情期間,可以利用這份作業促進一些親子對談(但不勉強)。以我班上25位同學,目前交了12份作業,有3位找媽媽、2位找爸爸,其他都是找同學或兄弟姊妹,照比例上來說還不錯。

但可惜的是,常聽說有些爸爸媽媽和孩子的關係很疏遠,甚至沒辦法好好「討論」一些事情。最糟糕的是當孩子需要建議或想法時,父母提供的不是適時的幫助,反而是一桶冷水或責罵。我總覺得親子溝通比一般人際溝通要困難得多,未來應該好好研究一下這裡面的問題關鍵是在哪些地方。

真的很高興看到同學對未來的想像越來越延伸、越來越有內容。有導師說學生會在週記上寫我們上課的內容,讓這位導師說他也想好好來規劃一下自己的人生。我覺得生涯規劃真的是很有意思的事,而且很多學生真的對未來很迷惘。希望未來可以幫助更多學生,走向適合他們的路。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