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來了!」4.探究與實作課程紙筆測驗試題分析


這次我嘗試針對探究與實作紙筆測驗的命題,考試結果顯示選擇題部分的答對率和鑑別度都還不錯,但非選擇部分的答對率低很多,可能是因為非選擇題主要考「觀察現象的描述」,這本就是學生過去較少練習的面向。加上學生對於「自然現象隨空間變化」的概念不熟悉,所以導致與空間相關的部分題目答對率都很低。

以此考試結果來回想上課期間學生的表現,確實也是在描述自然現象隨空間變化的地方,學生比較不容易理解。不只如此,如果回想過去學生在學習自然科學的過程中,可以透過運動學來學習自然現象隨時間的變化,但甚少有機會學習到自然現象隨空間的變化。某些具有隨空間變化特性的自然現象,又常常被切割為破碎的單元。

以海水溫度隨深度的變化來說,教科書往往太早將混合層、斜溫層和深水層加以劃分,導致學生還沒有機會觀察海水溫度隨深度變化的趨勢,就先區分成三個不同的區域,導致這三個區域的水溫特徵不是「隨著空間變化」,而是三個獨立的片段知識。學生在大氣的垂直分層單元也有相同問題,他們比較難理解「隨著高度持續變化」的現象或趨勢。

換句話說,自然科學的教材中不乏自然現象隨空間變化的主題,但很多主題太過強調區域性的「不同」,反而把不同區域的不同特徵切割,導致學習者無法連結不同區域間的關連性和趨勢,所有隨空間變化的特徵於是變成獨立的片段知識。未來在設計學習活動時,我要特別提醒自己關於這部分的教學。

以下是關於本次探究與實作考題的相關細節:

這是我第二次針對探究與實作進行紙筆測驗的命題,測驗結果比第一次好很多,雖然還有很多應該改進的地方,但相較於第一次出題時慘不忍睹的題目鑑別度,這次實在是好太多了。

本次考題是課程進行完第8週進度(學校行事曆第12週)時所進行,考試範圍是從觀察現象到規劃研究的確定變因部分。

考試結果全校平均接近70分,標準差大約12分。21題選擇題有14題難度中等,6題容易,1題困難。9題的鑑別度是上,6題中,6題下。鑑別度下的6題有5題是難易度容易,1題是困難。

困難的那題是應變變因的判斷,跟颱風有關,裡面同時牽涉時間與空間變化,加上錯誤選項的誘答性很強,所以很難回答。但如果不想太多以直覺來回答有可能答對,所以鑑別度不好。

非選擇題佔16%的分數,平均得分只有6.4,低於選擇題的得分比例。非選擇題主要是針對「觀察現象」的描述出題,學生對於「自然現象隨空間變化」的答對率最低。

以下是試題相關檔案:
試題:https://drive.google.com/open?id=1ysxoYqKY3b2QPHFQy5veZh7Bgh9PDGuC
參考解答:https://drive.google.com/open?id=1j_v37GHIIW13IMGlcBNQ6e9eCBAYY9yC
考題作答統計:https://drive.google.com/open?id=150zQ1ZuOzoPIY9POEUR1fhAy_7VU14iJ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