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108課綱強調的素養導向比較重要,還是李家同教授堅信的增強基礎知識比較重要?


我認為108課綱強調的素養導向,與李家同教授主張的建立基礎知識比較重要,這兩者之間其實並不衝突。

時常看到李家同教授撰寫長文批評108課綱,批評的理由主要是「基礎知識都沒教好,妄談培養看似美好的素養」。我認為李教授的看法並沒有不對,而且如果現場老師對108課綱的理解和李教授一樣,確實有可能讓108課綱畫虎不成反類犬,造成學生因此受害。但是相對的,如果我們能夠讓學校和老師掌握108課綱的精神,提升現有的教學方式,那麼108課綱不僅不會降低基礎知識的學習,反而能夠增進學生學習基礎知識的能力。這就是我為什麼認為,其實108課綱和李家同教授的主張並不衝突的原因。

首先,李教授強調的基礎知識確實重要。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可用的食材,再厲害的廚師也做不出好吃的料理。二千多年前的孔子就已經說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和思缺一不可。所以李教授再三強調學生的國、英、數、其他基礎學科、甚至還有程式設計和國際視野,沒有一項不是重要的「基礎知識」。學生如果沒有這些知識,怎樣能夠進入社會,付出貢獻呢?素養可以沒有知識當基礎嗎?

當然不行,素養不能沒有知識當基礎。講得更清楚一點,知識其實就是素養的一部份。素養包含了知識、運用知識的能力、以及願意運用知識的態度。

我相信李教授也會同意,學習基礎知識的目的,就是在未來要能夠運用這些知識。把這些基礎的知識運用在學習更艱深的知識,或者是應用到日常生活之中。但是具有知識的人就一定懂得如何運用知識嗎?運用知識的方法需要教導或學習嗎?如果老師花時間去教知識如何運用,學生花時間去學,那不就排擠了學習基礎知識的時間嗎?我認為這個問題就是關鍵。

如果老師懂得引導,雖然教的基礎知識變少,但學生運用基礎知識的能力增強,可以讓學生反過來靠自己補足那些老師少教的部分基礎知識。而且這種能力和基礎知識不同,基礎知識是學一個算一個,運用基礎知識的能力可以舉一反三,把知識往水平、往垂直的方向連結擴展。所以108課綱確實會縮減基礎知識的教學時間,但如果我們教得好,學生的基礎知識會不減反增,這是我們推動108課綱的目標。

舉例來說,我曾經有一次在李教授的臉書問到,英語程度不好的學生該如何提升英語基本能力,當時李教授回應是「重複練習」。以大腦學習和記憶的特性來看,重複練習的確是一種合理的方式。如果老師能夠以日常生活場景當作學生重複練習時造句的對象,學生重複練習的每一個句子,都是日常生活實際會遇到的情境。這樣的教學法就是一種以素養為導向的英語教學,因為學生學到的英語是立刻在生活上可以運用的知識。

難道以前老師的教學方式就沒有以素養為導向嗎?以剛剛重複練習英語造句為例,老師如果顧慮到實際生活上的例子有很多單字還沒學過,可能就會以比較簡單的單字讓學生進行造句的重複練習。結果是造句雖然變簡單,但距離實際運用卻更遙遠了。由於缺少與實際生活的記憶連結,這樣的練習反而比較不容易記得住。

但如果老師對108課綱的精神無法掌握,教學方法無法提升時,就會出現李教授所擔心的現象。例如以前老師一堂課可以教20個英文單字,現在為了要以素養為導向,老師只教了10個單字,另一半的時間在教導學生如何把單字加以運用在生活之中。結果老師只是拼命講例句,講了一大堆學生實際生活根本用不到的例子。那最後就是學生學的單字變少,而且沒有學到單字可以怎樣實際運用的方法。我想這就是李教授擔心的原因之一。

不可否認的是,目前很多學校老師確實不理解108課綱的素養導向究竟是什麼意思,甚至不願意去理解。我認為很多老師過往的教學態度就相當符合以素養為導向的108課綱精神,但是因為對教育改既定的壞印象,以及「素養」這個詞彙的陌生,導致很多原本應該是可以帶領我們前進的先行者,反而發表很多反對的意見和聲音。

像李教授就曾經不只一次表示,新課綱的核心素養他一樣都沒有,我認為並不是這樣。李教授用文章表達他的看法,脈絡清楚、文字精簡,正是展現了核心素養的「溝通與表達」這一項。李教授創辦博幼基金會,長年提升偏鄉學生的學習,正是展現「解決問題」的核心素養。我認為李教授並非說謊,只是他並不清楚108課綱的素養究竟是什麼意思。但其實我認為,李教授本身就是在強調以素養導向的教學方法。

以剛剛「重複練習」學習英語的例子來說,「重複練習」其實是一種學習方法,它不只是運用在學習英語,對任何的學習都有用處。所以當老師在英語課讓學生進行重複練習時,老師教的不只是英語,老師還教了一種萬用的學習方式,叫做重複練習。如果把重複練習更精緻一點,就是現在正夯的「刻意練習」學習法。誰說李教授不懂素養導向呢?我認為李教授的教育方式恰恰好就是素養導向。

如果李教授願意分享過去這麼多年來如何指導偏鄉學生學習的經驗,告訴老師們學生怎樣可以學得會的教法,這些絕對都是以素養為導向的。

我認同李教授所擔心的,當現場老師無法理解何謂以素養為導向時,未來學生的教育是堪慮的。但我們也看到為數眾多的老師,不願意忍受自己的教學只能應付考試,希望教給孩子更多有用的能力,而付出大量時間投入改進教學方法的研究。究竟我們該維持舊有的教育方式,讓學生穩穩當當的學習(或記憶)很多基礎知識比較好;還是該相信老師、相信教育,為新的學習型態勇敢跨出一步。我想,每個人心裡面的答案可能會不一樣。

可是,我們有辦法一直以原來的教育方式,面對未來的世界嗎?如果我們終究需要勇敢向前跨一步,那什麼時候才會是最好的時機呢?李教授,你覺得呢?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