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學的學科本質討論邀約


十二年國教新課綱強調的素養導向,究竟對我們地球科學這個科目的教學有什麼影響,我們該做什麼準備,才能讓學生能夠透過我們的課程設計,真正學到一生受用的能力,相信是每一位地球科學老師都關心的事。

對於什麼叫做學科本質,其實我不是很清楚。我只能根據模糊的概念,甚至不見得是正確的概念,試著跟各位解釋,也傳達我想要邀請各位共同來討論這個話題的目的。

以地球科學這個科目來說,我覺得最有意思的一點,就是我們所有的課程內容都和整個地球環境相連,甚至還可以從地球連結到整個無垠的宇宙,無窮無盡的時空。所以地球科學課程裡面的海洋、地質、大氣和天文,從來就不是獨立存在的四個主題,而是彼此環環相扣的「系統」,有時候我們會把這些學科內容稱之為「地球系統」。

不僅如此,在我們的學科內容當中,同時還與物理、化學及生物等不同學科有著緊密的相連。很多地球科學當中的自然現象,若是不深入探討其中的物理原理、化學結構與反應、或生物作用,那就不可能真正認識這個地球系統,或者這可以稱之為「自然系統」。

但是,我們的學科連結,或者說是脈絡,僅只於此嗎?當然遠遠不止。

新課綱的自然領綱中列出了自然領域的七個「跨科概念」,包括:物質與能量、構造與功能、系統與尺度、改變與穩定、交互作用、科學與生活、資源與永續性。大家會發現,地球科學的課程內容當中,有很多與這七個概念相關,這是我們與自然領域其他學科的另一種連結和脈絡。

以高中地球科學課程內容中的「興團和星系」來說,或許老師就會在授課過程中將「尺度」的概念融入,增加同學對科學概念中「尺度」的認識。換句話說,地球科學的課程內容中,還有多少可以與科學概念連結,又適合跟哪一個科學概念連結,或許就是我們進行課程設計時可以進一步思考的方向。

在自然領綱之上,十二年國教課程的總綱,為國教的目標設立九大核心素養,這九個核心素養把領域和學科實際連結到真實的社會與人生。以「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這個核心素養來說,我們地球科學是不是可以透過氣候變遷的課程內容,達到培養學生這樣的核心素養呢?我覺得可以,但是需要設計。

當我們把目光再次回到地球科學這個科目上,相較於自然領域的其他學科或甚至其他領域的學科,地球科學這個科目究竟具備怎樣的獨特性,我們適合利用地球科學的內容培養學生怎樣的素養,那才是我們科目存在的最重要意義,而不是那些google就可以查到的零碎知識。

這就是目前我所理解的「學科本質」。

我認為,如果我們能夠把地球科學的內容,與自然領域的跨科概念相連結、與總綱的核心素養相連結、並找出自己的特色與定位,那就是我們地球科學的學科本質。當我們熟悉自己的學科本質之後,可以進一步為學生規劃學習的課程地圖,是從地球系統的角度、自然領綱跨科概念的角度、或是總綱核心素養的角度來看地球科學的教與學,相信都是一番不同的風貌。

所以,我們預計4/25(六)上午九點到十二點,在臺中市清水高中(或臺中市至善國中)舉辦一場高中地球科學學科本質的討論,由藍偉瑩老師帶領我們先從建立學科本質的概念出發,進一步以地球科學的學科為目標,討論屬於我們這個科目的學科本質,替未來進行課程地圖擘畫與素養導向課程設計預作準備,當天還有莊福泰老師也會參加,歡迎各位的加入。

臺中市清水高中 周漢強

報名網址:https://forms.gle/a5n2wyNWPGhVqCzm8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