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協助學生準備學習歷程檔案中的「課程學習成果」


課程學習成果的「課程」是指有學分數的特定課程,例如:部定必修、校訂必修、多元選修與加深加廣選修。如果是彈性學習課程、自主學習、社團活動課程、校外營隊研習課程等等的學習心得和成果作品,則是屬於學習歷程檔案中的「多元表現」。

課程學習成果的類型分成:書面報告、實作作品、自然領域探究與實作成果、社會領域探究與實作成果。所以一般課程(例如:部定必修)老師在協助學生準備課程學習成果時,可以簡單分成以下幾種類型:

(以下的「書面報告」相當於某些課程的「實作作品」,不同領域的老師可以相互比照。)

一、課堂作業或學習單

這是最簡單的一種學習成果呈現方式,老師可以請學生從整學期的作業或學習單裡面,挑選幾次印象比較深刻的內容,將作業或學習單掃描之後,另外撰寫一張心得。心得的內容主要是描述自己在進行這份作業或學習單時的過程,以及自己從中學習到的內容。這樣就可以是一份簡單的書面報告或實作作品。

二、根據課程內容延伸的書面報告(類型一)

老師可以建議同學針對課程內容中的某個特定主題,蒐集資料進行更深入的學習,並撰寫學習成果和心得。書面報告中的學習成果和心得要強調如何運用課堂上學到的成果,以及額外學習到的內容對於課堂的學習有何幫助。重點在呈現這份書面報告是上完課之後的成果之一,而且製作書面報告後有助於更深入理解課程的內容。

例如地球科學的課程學過颱風移動路徑的大致規則,老師可以建議同學針對移動路徑比較特殊的颱風進行調查。調查結束後分析這個颱風的路徑和課堂上所學過的科學原理有哪些是符合,哪些是沒有學過的。學生可以藉此驗證課堂的學習成果,又額外認識課堂沒有學習過的內容。

三、與課程內容關係較少的書面報告(類型二)

老師可以建議同學根據自己感興趣的主題撰寫書面報告,如果書面報告的內容能夠與課程內容相關最好(屬於類型一的書面報告),如果與課程內容的相關性較少,就要請同學在書面報告附加的心得當中,盡可能解釋「這份書面報告為什麼屬於這一門課的學習成果?」例如:因為老師上課舉的例子我很感興趣,才額外查資料。或是因為上過這門課,才對這個領域感興趣,所以額外查了資料來撰寫書面報告等等。

有些老師習慣讓同學自己找主題寫報告,結果學生找的主題和課程內容相關性不高。此時請老師建議同學,自己說明為什麼選這個主題撰寫書面報告。

四、運用整學期所學而撰寫出的書面報告(類型三)

這類書面報告大多出現在校訂課程,例如教授表達能力的課程,讓學生在期末運用所有學過的表達策略,完成一場演講,就是屬於這一個類型的學習成果。自然領域和社會領域的探究與實作學習成果雖然獨立成不同的學習成果項目,但性質也屬於這一類的書面報告。

和前面所有類型的學習成果一樣,請老師務必提醒學生,要額外撰寫學習的心得,才能夠呈現學生在完成課堂學習與成果報告之後的成長。

撰寫心得的建議方向

以上是幾種常見的學習成果呈現方式,老師可以參考利用。希望老師再三提醒學生,不論學生要準備哪一種類型的學習成果,都務必要加入自己的學習心得。學習心得最簡單的構成就是:我做了什麼(我的作品哪裡值得自我推薦)?我哪裡做得還不夠好?我學到什麼?等到同學熟悉學習心得的撰寫之後,還可以增加例如:未來想要繼續學習的內容或方向、想要進入大學學習的校系、甚至是未來的生涯規劃等等。這些內容除了有助於學生認識自己,同時也能提供大學校系透過學習歷程瞭解學生的發展與性向,錄取適合的學生。

以下是給學生的版本: https://www.ms.cshs.tc.edu.tw/course/108/chap08/02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