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4 是不是考上大學之後,高中學過什麼就不再重要了?


面對新課綱的實施,老師們都有參加不完的研習,在討論素養導向該怎麼教,如何設計課程,讓學生的學習更有意義。但是翻開媒體所報導的新聞,都是素養要怎麼考試、大學招生怎麼採計學習歷程檔案、甚至說出還是聯考最公平之類的觀點。我很好奇那麼很多人只關心大學的錄取標準,卻很少關心孩子在高中所受到的教育。是不是對我們來說,等到孩子考上大學,高中三年的學習就不再有任何意義,跟三年前考上高中之後,國中三年就該被遺忘了一樣。

我認為比起考上大學,十二年國教可以給孩子更多更重要的學習,那些可以受用一生的事。

很多高中老師會說,學生根本不記得國中學過的東西,我們全部都要再教一遍。大學教授一樣常常會批評高中老師,說學生半點基礎的能力都沒有,害他們要再教一遍。看起來還是小學老師對我們的人生幫助最大,認字和算數的能力讓我們一輩子受用。究竟為什麼國中和高中這六年留在我們人生裡的記憶這麼少?我想是因為考試。

一直以來,國中三年結束之後有個大考試,決定我們可以就讀的高中。高中三年結束之後有個大考試,決定我們可以就讀的大學校系。於是有些學校和老師就完全以「如何考得高分」為目標進行教學,有些學生則是同樣以「如何考得高分」為目標進行學習。方法很簡單,就是針對考試重點不斷重複練習。這些只有考試要用的內容,考試完不再被用到,自然也就遺忘了。硬要說還有些額外收穫的話,大概就是我們懂得應付考試的能力增加了,遇到選擇題猜答案的功力也進步了,將來如果參加國家考試還可以再用到。

我知道對於像我們這種過去「念高中只是為了考大學」的人來說,確實很難接受國民教育教育把時間「浪費」在一個聽不懂的新名詞-「素養」上頭。我們的「國民教育」,真的就要以「考試能力」當作最終的教育目標嗎?對於進入社會之後就再也不用考試的國民,我們的國民教育是不是有點對不起他們呢?

十二年國教新課綱的改變,正是建立在「國民需要什麼教育」的基礎上所提出的新方向。如果這次新課綱的精神可以好好被落實,未來的孩子將可以在國民教育的階段,學到更多一輩子都受用的知識、能力、和態度,也就是所謂的素養。國民教育將不再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而存在,考完試就被遺忘的過程。不論我們大學考得怎麼樣,高中教的,甚至是國中教的,對我們的人生都會充滿意義,這才是真正的國民教育。

繼續閱讀:
素養導向是要讓學習變得有用
學習歷程是一張人生的地圖
透過多元選修認識自己
自主學習是我們一生持續成長的關鍵
新課綱表面變化不大,但老師變得很累
新課綱是真心為學生好

頁次: 1 2 3 4 5 6 7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