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不要被考試扭曲了學習的態度


親愛的爸媽,

考試原本的意義,應該是在評量學習的成效,做為事後補強學習的方向。但是現在考試已經變成公務員錄取與否、升學考試錄取與否的最重要(甚至是唯一)依據。因此衍生出許多應付考試的學習方式,為了考高分,完全扭曲了學習的意義。雖然我沒有辦法說服所有人改變考試這樣的作法,但我想要提醒大家,如何在考試的壓迫下還能夠發展自我的思考方式,不要被考試給荼毒了自己的人生。

考試的正面意義
理想中的考試,應該是檢驗孩子學會了什麼、沒有學會什麼。針對沒有學會的部分,我們要檢討是為什麼沒有學會。哪裡聽不懂?那個觀念不對?那個推論過程有錯?還是忘記相關的內容?或者學生考題答錯的原因,其實是老師教學上的問題。通常學校裡的考試結束之後,任課老師都會「檢討考卷」,大致上可以抓到大部分同學的學習問題,盡量加以補強。但是因為一個班的班級人數動輒三十、四十人,老師其實很難兼顧每位同學。像我每學期大約有300位學生,我最多只能針對大部分同學的錯誤觀念加以補強,不可能兼顧到每一位同學。

考試變成比較的依據
但是,升學考試和公務員考試的意義就完全不同,這種考試很少有人會在乎你哪些題目答錯,這種考試大家都只關心最後的成績和名次。因此,為了拼出考試成績,會有各種「應付」考試的方法大量出爐,最常見的就是去補習班,重複練習大量考題,盡可能針對考試會考的題目做準備。這種方式往往偏離學習的本意,降低了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程度,增加學生對考試題目的熟悉度。結果就是有些分數考得很高、題目都會做的學生,對題目背後的知識內容瞭解卻有限,影響未來深入學習時的根基不夠穩固。

課本內容搞懂是第一步
以自然科學的科目為例,搞懂課本的內容一定是學習的基本功夫。做考題練習的時候,一定要盡可能把每個考題的解題概念延伸到課本內容,用課本上講解的觀念來解題。有些同學會用講義的重點來解題,甚至直接用考題的詳解來解題,最糟糕的是直接背答案,這些方法最大的差異在於推理過程的長短。

因為課本寫的是最基礎的原理,所以需要推理的過程最長;講義是整理好的重點,推理過程短一點;考題詳解是針對這一題的解釋,推理過程最短;直接背答案則是沒有任何推理過程。除了推理能力本身就是個需要學習的重點之外,越是基礎的理論應用範圍越廣,越是像考題詳解這種內容,往往只能應用在單一考題上。所以我總是提醒學生,要以課本內容為基礎,甚至還要深入到課本內容裡面沒有寫到的更基本原理,這樣學會的東西才會在將來更有用。

我還記得在我大一念微積分的時候,教授期中考居然出了一題問答題,題目是「微分的意義」。學過微積分的人都知道,所有微積分課本第一章通常就是微分的意義,但不只是學生會直接跳過,甚至連老師多半都會跳過,因為微分的計算不難,所以很多學生和老師就直接從微分的題目開始,完全忽略微分機的意義。雖然不懂微分的意義,但計算題要答對還是沒有問題,問題是將來我們會不知道微分可以用在哪裡,我們只會計算微分的考題。

無法把知識進一步運用,就是只注重考試卻忽略基本原理最大的問題。

重複練習考題是條簡單的路
重複練習不同類型的考題絕對會提升考試分數,甚至可以增加知識的寬度和深度。但是每一個單一考題的知識都是零星的,需要靠我們自己串連起來。前面我強調每一個考題都要盡可能回溯到課本內容,這就是一種串連。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把眾多看似不相干的理論,連結成知識的網路架構。能夠做到這種功夫的話,未來即使遇到沒看過的考題,還是很容易透過簡單的推理回答出來。但很遺憾的是,有創意的新考題很少,而透過考題建立完整的知識架構卻非常耗時間。當學生發現我只要多做考題就可以得高分的時候,再沒有人願意一邊做考題一邊翻課本去推理兩者之間的因果關係。

學習問題不容易被察覺
當推理思考的過程被縮短之後,知識的可延伸性和可應用性就會降低很多,但是因為我們的考試大多是選擇題,很難發現學生的思考其實只被侷限在考題周邊的零碎知識,甚至連學生自己都難以察覺這樣的學習有問題。像我當年考完微積分的期中考之後,老師要求全班同學回家寫報告,因為沒有人寫得出微分的意義,那也是我第一次把微積分課本的第一章翻開來閱讀。

我很幸運任教的科目是地球科學,因為這個科目正是運用相當多物理、化學、生物的基本現象,加以應用詮釋的一個科目。所以我常常在上課時舉一個幾乎每天都會看見的自然現象當例子,例如天上的雲是液態的水滴或是固態的冰晶,密度都遠大於空氣,卻為什麼能夠飄在空中?學生很少有人可以回答出「浮力」這兩個字,明明國中時浮力相關的計算都做到爛掉,但浮力對他們來說就只是計算,他們很難把浮力的概念運用到考題以外的其他地方。

察覺了問題就好辦
高中課程暨多且難,如果時間精力有限,沒時間一題一題從課本內容推理的話,其實也無可厚非。加上既然考試成績不錯,父母、師長可能反而失去警覺心。所以我覺得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讓孩子理解「應付考試」的缺點。例如像我微積分老師的做法,請孩子完整講解一個概念,如果他只會做考題卻講不出個所以然,或許就能讓他意識到問題的存在。一旦孩子接受這個概念,他就會在未來的學習中多多少少撥出一點時間來理解課程基礎的內涵或意義,而不會只是做考題。

思考的深度可以差異很大,但現今的考試卻很難加以區別,導致很多學生、老師、甚至家長都沒有意識到「思考太淺」的這個問題。建議各位爸爸媽媽看一下我在「思考的能力」主題下所寫的信(目前還沒寫出來),大家一定會認同目前我們很多人都缺少那樣深度思考的能力,這是我覺得考試危害最深的一件事。

祝 你的孩子就算考八股文也能寫出好文章
周老師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